鼎铭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热点新闻、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0-10-12 01:10:00
西乡塘学生快餐,南宁西乡塘区新茶哪里有 http://www.lkmtool.com/post/205.html
陪同拟登岸科创板的蚂蚁集团也宣布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民间借贷利率红线调解等热门事件的出现,消费金融再度成为受人存眷的领域。
本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受疫情打击和政策收紧双重影响,行业发展如何?证券时报记者梳理了16家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财报发明,上半年行业受疫情打击明显,整体业绩下滑或者增速出现放缓,受影响严重的公司如湖北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同比大降九成,仅少数几家消费金融公司得到业绩增长。
疫情拉低消金利润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告,截至2020年6月末,消费金融公司已发展到26家,资产范围4861.5亿元,贷款余额4686.1亿元,服务客户数1.4亿人。随着8月17日光大银行旗下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开业,最新的已开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增至27家。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各方股东的年报,查询到16家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情况,整体而言,业绩下滑和增速放缓是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的状态。
业内人士认为,同属于银行业的消金公司上半年出现业绩压力,主要与疫情影响相干。
“突发疫情使得宏观经济出现下滑,企业和小我私人的还款能力降落,逃废债增长,金融机构的坏账率抬头,风险拨备增长。”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记者表示。
受疫情影响最明显的,则以湖北消费金融公司为典型代表。本年年初,湖北是海内疫情最严重的地域,当地的消费金融行业也受到了较大的打击。
数据显示,本年上半年湖北消费金融公司实现业务收入5.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55亿元下滑15.96%;净利润为370万元,较上年的0.56亿元降落93.4%。截至2020年6月30日,湖北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为85.91亿元,较年初的88.61亿元,减少2.7亿元。
上半年业绩下滑幅度较大的消金公司还包括海尔消费金融公司,该公司以家电、教诲和医美为三大展业领域,疫情对这些线下消费市场造成了严重打击。
数据显示,海尔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业务收入为6.8亿元,较客岁同期6.78亿元有所微增;净利润0.38亿元,较客岁同期的1.28亿元下滑70.33%。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尔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为94.103亿元,较年初的102.899亿元下滑8.55%。
另外,上半年另有几家消费金融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以华融消费金融公司为例,2019年该公司亏损额为1.98亿元,在持牌消金机构中排名落后。本年上半年,其股东方合肥百货披露,华融消费金融上半年投资损益为亏损193.2万元,根据持股比例计算,华融消费上半年亏损约840万元。
本年5月开业的小米消费金融公司也尚处亏损状态,该公司上半年业务收入343.9万元,净亏损906.9万元。
线下大幅转为线上
疫情险些重塑了海内一些经济领域的业态,大量的线下服务转为线上,如许的状态在消金行业也大有体现。
一些倚重线下的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业绩受到较大影响。上市公司陆家嘴公布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其参股的公司中银消费金融上半年实现业务收入21.3亿元,净利润1.01亿元。由于此前中银消费金融没有披露过2019年上半年业绩情况,如果以2019年整年数据推算,则中银消费金融本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也是处于下滑态势。
据相识,中银消费金融2019年整年营收43.15亿元,净利润6.59亿元。这也意味着该公司2020年上半年21.3亿元的业务收入占其客岁整年营收的49.4%,基本持平,而上半年净利润仅达客岁整年净利润的15.32%。
相对而言,科技和线上上风较为明显的招联消费金融,依旧位居消费金融行业业绩第一位,该公司业绩下滑较中银消费金融幅度小许多。数据显示,招联消费金融上半年业务收入60.23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46.06亿元增长30.76%;净利润5.78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7.1亿元减少18.56%。截至2020年6月30日,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920.76亿元,较年初减少6.2亿元。
“疫情倒逼新兴消费业态发展,非打仗性消费、线上消费等情势增长迅猛,疫情对我们影响不大,我们基本上以纯线上为主了。”苏宁消费金融相干人士对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苏宁消费金融本年上半年业务收入2.52亿元,净利润1014.5万元,而2019年同期,该公司业务收入2.26亿元,净利润亏损1.97亿元,这意味着该公司在本年疫情之下反而实现了扭亏为盈。
“随着下半年宏观经济的恢复,目前来看也相对乐观,消费金融公司的利润有望追随回暖。”于百程表示。
科技巨头加速入场
虽然疫情等因素使得消金公司业绩出现压力,但作为专业的消费金融业务机构,由于业务数字化和市场化水平高,在中国经济内循环、消费市场不停扩展的配景下,消金公司依然具有较好的发展远景。
本年8月22日,鱼跃医疗公告,拟与蚂蚁集团、宁德期间、千方科技等一起设立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高达80亿元,注资范围与捷信消费金融并列行业第一。
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若获批建立,将是本年第三家由科技巨头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此前的4月、5月,科技实力强盛的中国平安和小米集团已先后发起设立平安消费金融公司、小米消费金融公司。
截至目前,手握大量数据资源、拥有巨大流量上风和风控上风的科技巨头如百度、新浪、小米和阿里巴巴等基本上扎进消金领域“赛马圈地”了。
于百程认为,新入局的这些消费金融公司,股东均为互联网或金融巨头,进一步抬升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门槛,这些新消费金融公司入局后,依据各自的客群上风、技能实力和业务经验,将进一步拓宽消费金融市场,并快速发展为行业的领军公司。
科技巨头入局给现有行业带来了鲶鱼效应的同时,民间借贷利率红线的下调则进一步对行业公司提出了挑战。
“民间借贷利率红线的下调,对消费金融行业可能会带来较大打击,最高贷款利率只有4倍LPR了,从前业界险些都踩着24%甚至36%举行展业。”一位消费金融业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民间借贷利率红线下调将进一步压缩行业的利润空间。
苏宁消费金融相干人士对记者表示,本年疫情影响和民间借贷利率司法掩护上限下调,消费金融公司对客户的选择会收紧,下沉的客户可能会放弃,深耕现有客户增长复借率,深挖自身场景资源,进一步提升获客能力和风控技能,才能保持竞争力。
于百程表示,面临行业竞争的加剧,未来,面临客群下沉、业务开放,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能来降本增效,提升智能化水平,将是消费金融业务突围的要害。
中国消费金融40人论坛副秘书长程雪军认为,消费金融公司需要改变已往依赖“铺网点、搞地推”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需要鼎力大举发展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基础的金融科技,把线下重资产的粗放发展转型到线上轻资产的科技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