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铭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热点新闻、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3-07 18:47:02
编者按
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得到重磅减税政策支持。8月4日,国务院公布《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在财税政策方面,利用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入口关税等,根据集成电路和软件开发差别尺度实行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
统计显示,当前A股上市公司中,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相干企业数目超230家,合计市值凌驾5.6万亿元,在A股总市值中占比为7.8%。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度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龙对此表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和软件对外的依赖度较高,有些属于卡脖子技能。这次财税政策对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给予了很鼎力大举度的支持。
长江商报记者选取了部门相干领域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如刚登岸科创板、海内芯片制造领域翘楚的中芯国际;“伴北斗而长”、迎来行业黄金十年的北斗星通;通过收购转型、向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发力的房企万业企业,它们都在支持我国的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打破外部技能封锁,提升全球竞争力。
作为我国芯片制造领域的翘楚,中芯国际(688981.SH)正在加紧结构。
近日,中芯国际公告称,在科创板IPO计划召募资金为200亿元,现实召募资金净额为456.6亿元,计划将募资中的180亿元用于中国大陆第一条14纳米及以下的先进工艺生产线。不仅云云,中芯国际还继续加码28纳米领域。
长江商报记者发明,行业龙头2020年已将工艺推进到量产5纳米。此时,国务院公布《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对高科技企业给予了大幅的税收优惠政策。
统计显示,中芯国际近三年研发投入合计约128亿元。中芯国际前首席执行官、首创人张汝京近日表示,“中国的芯片制造具备竞争上风,我很乐观,信赖我们可以迎头遇上。”
180亿投12英寸芯片项目
2020年7月16日,中芯国际正式登岸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首家回归A股的境外已上市红筹企业。
财报显示,中芯国际2020年第二季度贩卖额为9.385亿美元,环比增长3.7%,同比增长18.7%;归属于公司的应占利润为1.38亿美元,环比增长115%,同比增长644%,创单季新高。
从收入结构看,中芯国际14/28纳米晶圆收入在2020年第二季度占比9.1%,高于2019年同期的3.8%。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水师和梁孟松评论说:“只管宏观情况仍在变化,但芯片需求依然强劲。二季度公司再创佳绩,归属于公司的应占利润为1.38亿美元,创单季新高。二季度成熟技能应用平台需求旺盛,消费电子类收入增长显著,先进工艺业务稳步推进。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扩充产能将逐步开释,预计三季度营收连续发展。公司将掌握海内国际双循环机遇,为更多海表里客户提供越发优质的产物和服务,推动公司不停发展。”
8月6日晚间,中芯国际公告披露,其在科创板IPO计划召募资金为200亿元,现实召募资金净额为456.6亿元(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超额召募资金金额为256.6亿元。
中芯国际表示,超额召募资金将用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增补流动资金,以及新增的成熟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这有利于其主业务务的发展。
12英寸芯片SN1项目是中国大陆第一条14纳米及以下的先进工艺生产线,规划月产能为3.5万片,目前已建成月产能6000片。公告披露,中芯国际将把原计划召募资金中的80亿、超额召募资金中的100亿投向该项目,总计达180亿元。
加码28纳米生产线
不仅新建14纳米工艺生产线,中芯国际还继续加码28纳米领域。
7月31日,中芯国际与北京开发区管委会于配合订立并签署《互助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合资企业,从事发展及运营聚焦于生产28纳米及以上集成电路项目。
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项目首期计划终极告竣每月约10万片的12英寸晶圆产能,计划投资76亿美元(约合531亿元人民币),其中中芯国际出资拟占比51%。中芯国际与北京开发区管委会将配合推动其他第三方投资者完成剩余出资,后续根据其他第三方投资者出资情况对各自出资额度及股权比例举行调解。
有业内人士认为,若上述项目顺遂实行,中芯国际将缩小与台积电在产能方面的差距。目前台积电12英寸产能高达74.5万片/月,约为中芯国际的7倍。
不外,长江商报记者发明,中芯国际曾在上市公告书中先容,由于目前28纳米全球纯晶圆代工场商的产能结构较多,造玉成球28纳米市场产能过剩。公司出于市场谋划计谋和客户需求思量,在满足订单需求的条件下,优化产物组合,将部门原用于28纳米制程的通用装备转用于生产红利较高的其他制程产物。
对此,赵水师认为,扩产是基于对市场的分析和思索。在成熟工艺方面,市场需求照旧巨大的。
目前,海内主流电子装备产物,芯片工艺都是集中在14 纳米及28 纳米,高端的7纳米和5纳米只适用于一些高端性能产物。
正视差距,迎头遇上
当前来看,先进工艺一般一到三年往前推进一代,如行业龙头2015年量产16纳米/14纳米,2016年量产10纳米,2018年量产7纳米,2020年量产5纳米。中芯国际坦言,目前已实现14纳米量产,下一代工艺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但相较于行业龙头已量产更先进制程的现状,公司在工艺制程上与行业龙头公司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中芯国际每年研发投入都是大手笔,数据显示,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研发用度分别为35.76亿元、44.71亿元和47.44亿元,三年合计约128亿元。
正视差距的中芯国际,迎来了政策利好。8月4日,国务院网站公布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包括勉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28纳米(含),且谋划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贩卖额为7500亿,2009年的贩卖额是1000亿,年复合增长率到达20%以上。同时2019年入口金额为3000亿美元,出口金额为1000亿美元,净入口额为2000亿美元。
在芯片产业界人士看来,28纳米是先进制程与成熟制程的技能分水岭。目前,内地仅中芯国际一家具备28纳米及以下的制造能力,已量产的最新技能为14纳米。
中芯国际前首席执行官、首创人张汝京近日表示,连续的研发以及对新原质料的投资将使中国的芯片制造具备竞争上风。“我很乐观,信赖我们可以迎头遇上。”
卫星导航
北斗星通22nm定位芯片预计来岁量产
无人机高精度板卡市占率超六成
2020年7月31日,我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体系全面建成,正式向全球开通服务。
当前,“伴北斗而长”的北斗星通(002151.SZ)乐成开发出海内首颗22nm导航定位芯片,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变化,预计来岁大规量产。而且,目前海内主要无人机都使用了公司的高精度板卡,如大疆、极飞等,北斗星通市场占据率大概在60%至70%之间。
北斗星通董事长周儒欣认为,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在2020年有望实现4000亿的产值,北斗行业将迎来“黄金十年”,北斗星通公司将迎来“黄金十年”。
资产范围达60亿
北斗星通2007年8月上市,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北斗星通因“北斗”而生,在我国首颗北斗卫星发射前夕注册建立。
据相识,北斗星通专业从事卫星导航定位产物、基于位置的信息体系应用和基于位置的运营服务业务,形成了“产物体系应用运营服务”的谋划模式。
北斗星通“伴北斗而长”,已从当初的20几名员工、60万注册资本,发展为今天近6000名海表里员工,资产范围60亿元,业务和职员漫衍于中国、欧洲、北美洲的国际化集团公司。
其中,北斗星通重点在卫星导航定位、5G通讯和汽车智能网联三个行业领域举行结构,主业务务包罗基础产物,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信息装备,基于位置的行业应用与运营服务。基础产物业务和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业务2019年合计收入占公司主业务务收入总额的91.52%,是公司主要的业务收入来源。
北斗星通建立20余年来,乐成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首创意义的焦点技能产物,弥补了多项海内空缺。陈诉期内,又乐成开发出海内首颗22nm导航定位芯片,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变化,开创性的将卫星导航技能应用在口岸船埠、海洋渔业、防灾减灾等众多领域,改善了民生,推动了社会进步。
随着期间发展的新要求,北斗星通着力构建“北斗+”新业态,推动北斗与各项技能的融合发展,推进卫星导航技能在更深条理、更广领域服务于社会民生。
28纳米芯片已范围量产应用
年报显示,北斗星通2019年研发投入3.33亿元,占业务收入11.2%,同比增长39.04%,公司新申请专利48项、软件著作权44个。截止期末,累计申请专利570个,取得授权396个,累计申请软件著作权465个,取得软件著作权462个。
其中,导航芯片、高精度天线、陶瓷元器件方面投入2.1亿元,占比62%,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结果:率先推出了行业领先的22nm工艺导航芯片,进一步降低了高精度定位的成本,拓展了智能驾驶等高精度应用领域。
近日,北斗星通表示,公司28nm芯片已经范围量产应用;22nm芯片目前处于客户验证阶段,预计来岁大规量产。
与智能手机差别,导航定位芯片并不需要太先进的工艺,以是用不到7nm、5nm的工艺,较为先进的工艺已提升到了28nm,因此海内的北斗定位芯片工艺整体较为领先。
北斗星通公然表示,北斗全球服务进入倒计时阶段,北斗星通将继续聚焦卫星定位,发挥已有的技能上风,深化演进,连续创新;并存眷和其他传感器、物联网通讯的融合新技能,增强产学研互助;打造“IC+云”生态链,通过与互助同伴共生共赢。目前基于视觉定位、呆板人、及IC+云等方面均已睁开互助。
北斗星通的北斗芯片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应用于无人机、测绘、精准农业、车载前装等领域,以海内应用市场为主。其中,在无人机市场,公司更是占据绝对的“统治职位”。
近日,北斗星通表示,目前海内主要无人机都使用了公司的高精度板卡,如大疆、极飞等,北斗星通市场占据率大概在60%至70%之间。
北斗行业将迎来“黄金十年”
近期,北斗星通拟募资10亿元,投建于5G通讯用焦点射频元器件扩能及测试验证情况建设项目、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物产能扩建项目、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研发中心条件建设项目以及增补流动资金。
据悉,5G通讯用焦点射频元器件扩能及测试验证情况建设项目将建成年产12亿只5G通讯用LTCC射频元器件、4000万只5G通讯用陶瓷介质滤波器生产能力,同时建成微波介质陶瓷质料和射频器件测试验证平台,满足5G通讯基站装备与终端整机客户需求,推进5G产业链焦点射频器件的国产化进程。
关于定增项目,北斗星通称,增发项目自报会以来,一直比力顺遂,已经得到证监会的批文,下一步将进入刊行阶段。
7月9日,北斗星通公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00万元至7000万元,同比变更238.54%至261.63%。
北斗星通表示,公司导航芯片及5G陶瓷元器件业务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实现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增长。同时,公司信息装备板块订单需求饱满,实现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周儒欣先容,在北斗应用方面,我们国度的自主焦点技能方面比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北斗星通为例,我们的自主芯片、模组、板卡、天线等基础类产物不仅海内绝对领先,相干产物已经到达国际一流水平,部门性能指标甚至已经凌驾了国际同类产物。目前,北斗已经遍及应用于丈量测绘、交通运输、物联网、汽车智能网联、精准农业、海洋渔业、电力、金融等各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及社会各领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数据来看,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在2020年有望实现4000亿的产值。
周儒欣认为,未来十年,我国将迎来“黄金十年”,北斗行业将迎来“黄金十年”,北斗星通公司将迎来“黄金十年”。
半导体
万业企业上市25年转型科技公司
5亿收购凯世通逐步实现“国产替换”
“公司目前转型偏向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转型目标是成为海表里拥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不会转型为投资公司。”万业企业(600641.SH)近日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坚定地表达出转型高科技企业的刻意。
长江商报记者发明,万业企业业务收入中,房地产行业占比降落到92.78%,而制造业占比则上升到4.49%。
收购海内唯一注入机企业
万业企业1993年4月上市,是一家典型的房地产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贩卖,也被市场长期看做“低调的二线房企”。
2017年4月,万业企业以自有资金10亿元认购首期上海半导体装备质料产业投资基金。2018年1月,公司又与上海半导体装备质料产业投资基金签署了合资人协议。这些都被看做是万业企业结构集成电路产业的先兆。
2018年7月,万业企业上市25年之际,披露收购凯世通方案,拟以9.7亿元收购凯世通100%股权,其中以现金方式收购凯世通51%股权,以刊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其剩余49%的股权。
当年12月,万业企业调解凯世通收购方案,凯世通收购代价由9.7亿元降至3.98亿元,并取消了与买卖业务对方的业绩对赌和业绩答应。
资料显示,凯世通建立于2009年4月,2017年3月登岸新三板(后摘牌)。凯世通的主业务务为离子注入及相干装备的研发、生产、贩卖和服务业务,包括太阳能离子注入机、集成电路离子注入机和AMOLED离子注入机的全系列产物。
凯世通半导体是目前海内唯一商用的集成电路、光伏及AMOLED离子注入机制造企业,其研产生产的离子注入机是半导体制造工艺中技能最为庞大的装备之一。
据相识,离子注入在芯片制造前道工艺中是不可或缺的工艺,而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更是半导体制造中最为焦点装备之一,其开举事度仅次于光刻机,存在较高的行业竞争壁垒。
制造业营收稳步提高
由此,万业企业开启了转型之路,向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发力。
长江商报记者发明,万业企业2018年和2019年业务收入中,房地产行业分别达25.75亿元和17.33亿元,占比分别为96.21%和92.78%;制造业分别达5810.52万元和8389.68万元,占比分别为2.17%和4.49%。显而易见,房地产行业收入依然是万业企业的支柱,不外制造业的份额正在不停提升。
凯世通总司理陈克禄博士近日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不仅要国产替换,而且要领先全球。”该产物在低能和大束流等焦点指标,特别是束流强度指标上,已到达或凌驾外洋同类产物,因此可更好的降低单元成本消耗,满足海内集成电路行业现实应用。
目前,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也已顺遂进入离子注入晶圆验证阶段,将于本年年底将实现量产,这标志着公司具备先进制程的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整机工艺验证的能力,未来有望为全球先进制程逻辑、存储、5G射频、摄像头CIS、功率半导体等差别应用领域芯片客户提供离子注入工艺验证服务。
本年6月,万业企业还与上海御渡告竣投资意向,将对其战略投资,进一步拓展集成电路测试装备领域。
“海内少一家房企没什么影响,但是让一家房地产企业利用在房地产行业中赚到的钱,去整合半导体行业中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能资源和产业资源,使房地产企业转型为一家半导体产业的公司,却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万业企业董事长朱旭东谈企业转型时公然说。
(文章来源: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