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铭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热点新闻、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3-25 10:00:00
8月10日,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消费金融)获批开业,成为本年开业的第三家消费金融公司。本年上半年,平安消费金融公司、小米消费金融公司已先后开业运营。至此,由银保监会批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已有27家。
阳光消费金融主要由光大银行与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王道银行(台资)发起设立,注册资本总额为10亿元,注册地在北京,光大银举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60%。戴欣为阳光消费金融董事长,王一栋为董事、总司理。公然信息可见,戴欣来自光大银行,早年曾任总行公司业务部副总司理。
至此,包括已开业运营的平安消费金融公司、小米消费金融公司,这3名行业“新丁”成为2019年下半年消费金融牌照再度“开闸”以来首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根据小额、分散原则发放各种消费贷款,资金来源为股东资本金,或者通过刊行资产证券化、金融债等融资而来。只管参与主体多元化,但在27家消费金融公司中,绝大多数主要股东仍是银行,特别是中小地方银行。据记者统计,有16家消费金融公司由地方银行参与发起。
银行自己也有小我私人消费贷和信用卡业务,为何还会对消费金融公司“兴趣浓重”?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起首在于客户群体定位不一样,消费金融公司可以更下沉;其二,消费金融公司在一定水平上可以突破地域限定,在天下展业,业务范围受限的城商行、农商行自然动力十足;其三,作为独立法人,市场化的公司治理制度、激励机制和薪酬,更容易吸引人才;其四,作为独立子公司,可以引入外部同伴,切入更多场景,促进业务发展。
与小贷公司相比,消费金融公司杠杆率最高可至10倍。从近几年消费金融公司业绩来看,正是得益于牌照和市场红利,较早建立的消费金融公司都赚得盆满钵满。这块牌照的含金量毋庸置疑。据记者相识,目前另有建设银行、南京银行、江阴银行、江苏银行、大华银行等正在筹谋牌照。
从试点开始算起,诞生已有11个年初、业务连年增长的消费金融公司,在本年不测受到打击。
捷信作为唯逐一家外资消费金融公司,以资产和营收计是行业龙头,特色在于线下业务。捷信本年刊行资产证券化产物的相干文件显示,由于疫情影响,一季度末,其贷款发放量为100.39亿元,同比降落57.44%,实现净利润0.3亿元,同比客岁的2.93亿元降落89.76%。不良率较上年末也有所增长,为3.79%。
记者从业内相识到,部门头部平台最近两个多月来业务量已经恢复,靠近客岁同期。马上消费金融副总司理孙磊在6月份表示:“欣喜地看到随着整个社会活动又一次重启,我们的业务总体处于快速恢复阶段。”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