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铭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热点新闻、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3-27 10:00:00
在现代,女性妆扮的男性化会被夸帅气,而男性精致点,化化装就会被喷“娘”、“娘炮”,被诟病不敷阳刚。
从80年代被群嘲的“奶油小生”到现在被抵制的“花美女”,似乎囚首垢面的糙男人才算是真正的男子汉。
【 花美女】一词原作【 花の美女】(花之美女)简化而来。由于中文里没有“ の”。也做【 花样美女】。
至于【 萌】是这类男性的长相特性,以是网友多作为爱称,亦为舶来词。——《 舶来词 》
但追本溯源,我们起主要搞清晰,“花美女”并非日韩流的舶来品。在许多汗青时期,男子化装都是潮水,甚至主流。
湖北枣阳九连墩一号楚墓出土过一个“便携式”梳妆盒,盒内便有铜镜、木梳、刮刀、脂粉盒和小木梳等一系列化装品。
这么精致的梳妆盒竟然是给男人用的。
从史书记载来看,“美白”是亘古稳定的审美尺度,男女通吃。古代男人们对肤色和女人一样,有一种执念,希望自己“肤色白净,宛如珠玉”。
于是面脂应运而生。
面脂和现在我们用的面霜差不多,有美白、滋润、抗衰等一系列功效,算是药妆界鼻祖了。
在唐代被作为一种年节礼物,每到腊日,君王或尊长用它赏赐大臣或晚辈。
除了一样平常护肤美白,化装也要美白。那会儿美妆界最流行的就是敷粉。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粉饼。
在古代两种粉是比力常用到的:一种是米粉,另有一种是铅粉。
米粉就是用米制作而成的自然粉底。质料原生态,制作工序却极其讲求,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详细记载。它的制作历程十分讲求而且十分的庞大,非一般人家可以或许用的。
铅粉,则来自炼丹产业的支线产业。颠末加工的铅粉能使人的容貌增辉生色,故又名“铅华”,我们常说的“洗尽铅华”一词便从中而来。
不外米粉的粘性差,容易掉粉。而且一旦流汗,就可能导致糊你一脸疙瘩汤。
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而铅粉这种人工的化学产物不仅白,且更容易粘着在皮肤上,便渐渐取代了米粉。
1
汉代男子:揣着化装品随时补妆
汉惠帝的男侍们有“不敷粉不得上值”的划定,要求持妆上岗。
《汉书・佞幸传》中载有:“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脂粉。”汉代还流行帽子上插鲜艳的羽毛,脖子上博白粉,被称为羽林郎。
汉代的贵族男人化装只属初兴阶段,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男人化装之风走向了最壮盛的时期。
《颜氏家训》中记载:“男子傅粉之习,起自汉魏,至南北朝犹然也。”
三国时魏国尚书何晏非常爱美,“美姿仪而色白”,号称底妆小天王。人送“敷粉何郎”的雅号。
史书上记载他:“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整天兜里揣着化装品以便随时随地补妆。
曹操的儿子曹植,爱作诗更爱敷粉,粉不离面。
一次,曹植非常敬佩的邯郸淳第一次去造访曹植时。恰巧曹植刚洗完澡,只管他非常迫切地想和邯郸淳大聊特聊,但为了敷粉,照旧叫他在大堂等了一个多时候。
《三国志》载:“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
以是你的女朋友约会总迟到,别多想,多半是由于化装。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朴,你也化。
2
魏晋男子:敷粉、抹腮红、喷香水.....
如果你出生在魏晋(或者穿越回去),不化装你可能都欠好意思出门。
那时候官员头顶金冠,开始流行小冠,露出黑油的鬓发,涂白粉并修眉,眉用螺黛,天天还要在嘴上细细的涂上口脂(口红)滋润双唇,让双唇显得更有光泽。
与女子一样,说话也讲求温雅又轻柔。
除此以外,其时盛行的熏衣剃面更是大大推动其时美妆行业的发展。
《颜氏家训·勉学》中载:“梁朝全盛之时,贵族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梁朝的男子在妆饰上更上一层楼,不仅敷粉,还要施朱(擦腮红),且刮掉胡子,熏香衣裤。
其时的熏香约即是现在的男士香水,其时名贵的香料都是从西域南海诸国入口的。比方甘松香、苏合香、安息香、郁金香等,均奇香无比。
且其时香料的制作工艺日益精进,从汉初的自然香料转化为合成香料。险些是一着身就经月不散,很受士人的接待。
身段则是以细腰宽胯为美。穿宽袖的大衫,露出胸膛,用金革带束腰,谓之“沈腰”。“沈腰”说的就是南朝帅哥沈约的腰。
史书记载沈约“肌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一时以风骚见称”。翻译成人话就是:沈约身段颀长,面目面貌清癯俊朗。
这个审美居然和今世对男性的审美重合。看来,男人不管哪个期间,都不会因“啤酒肚”走红。
魏晋也是生产美女的朝代。
中国古代汗青上,有十大美女子:子都、宋文公、宋玉、潘安、卫玠、兰陵王、嵇康、韩子高、慕容冲、独孤信,其中七个来自魏晋时期。
3
唐宋男子:染发和簪花成礼仪制度
唐宋时期开始流行染发和簪花。
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曾感慨:“迩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意思就是说其时的人很怕由于年老、须发花白而被人瞧不起,于是纷纷染黑须发来显示自己年轻。
唐朝还很流行口红,那会儿叫口脂。唐高宗就是口红狂魔,各种色号一应俱全。他也喜爱赏赐官员们一些纳贡的口脂、面脂、头膏等。
杜甫有句“口脂面药随膏泽,翠管银罂下九霄”;白居易曾写“本日蒙恩,赐臣等前件口蜡及红雪、澡豆等。”
这内里所写的口脂面药,口蜡红雪都是其时男子盛行使用的口红。
在宋代,男子流行将时令鲜花或类似花朵的金饰插在发髻、鬓角或冠上。男子簪花甚至发展成礼仪制度。
簪花这事儿流行到什么水平呢?一群大老爷们儿喝酒谈天,会“折花歌以插之”,瞥见悦目的花一把薅下来,一边唱着歌一边就往脑壳上插。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衣饰研究》曾提及,宋代每遇大典、佳节、帝王出行,公卿百官骑从卫士无不簪花。
4
明朝男子:头可断,发型不能乱
明朝男子们对美的寻求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其时男子流行的衣饰颜色一改宋朝的清雅,经常着粉红,鹅黄等“少女色”的衣服,戏曲中更是流行彩衫,粉黛白脸。
他们十分器重自己的形象仪表,“三天一沐发,五天一洗浴”,保持头发的黝黑油亮,与洁面修须一样被器重。头可断,发型不能乱。
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里“士医生华整”记载,一代名臣张居正就喜爱“鲜美耀目”的衣服。
他还喜爱化装,尤其喜爱用护肤品,天天都要美容、装扮,“膏泽脂香,早暮递进”,化装品和护肤品一个都不能少,要擦香香变漂亮。
有的人外貌是“居官以清廉著闻”的清官,背地里是个时尚穿搭博主。这位名叫许宏纲的老兄年过五十了依然坚持做时尚弄潮儿,每次出门,不仅穿着时髦,还涂脂抹粉。“顾盼周旋,犹能照应数人”。
“芳馥遥闻”,远远地,同事和下属们就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浓郁香味。
以是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美的寻求都从未停歇过。
在汗青上,曾有描述古代美人“照花前后镜,画面相交映”, 不仅女人爱美,男人同样也爱美,梳妆妆扮也不应该是女人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