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潮来临?三天内三大央行被迫加息

2021-03-29 15:30:00

赚钱

  3月17日至19日三天时间,巴西、土耳其和俄罗斯三国央行采取行动,宣布加息。除此以外,市场对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加息的预期正在上升,掀起一轮加息潮。

  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反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飚升,通胀预期大幅升温。而在美国推出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全球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为应对当下情况,3月以来,新兴市场国家掀起一轮加息潮:巴西、土耳其和俄罗斯三大央行接连宣布加息。

  新兴市场国家加息潮起

  巴西中央银行3月17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2%上调至2.75%,高于此前市场上50个基点的加息预期。这是巴西央行自2015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巴西央行还给出前瞻指引:“除非通胀预测或风险平衡出现重大变化,否则可能在5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中再次加息相同幅度。”

  3月18日,土耳其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200个基点至19%,这是土耳其央行自2020年9月以来的第4次加息,其主要目的是应对国内日益显著的通胀压力。

  3月19日,俄罗斯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50%,并指出:“虽然经济正在复苏,但通胀风险却在增加,将开始恢复中性货币政策。”在此情况下,市场猜测,4月份俄罗斯央行可能继续加息。

  彭博社预计,尼日利亚和阿根廷也可能最快在第二季度上调利率。市场指标还显示,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政策收紧预期也在增强。

  除新兴市场经济体之外,挪威央行也释放出可能加息的信号,该国央行表示,根据委员会目前对前景和风险平衡的评估,政策利率极有可能在2021年下半年上调。

  在以美联储为首的发达经济体普遍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市场流动性泛滥,通胀预期增强,长期美债遭抛售,今年2月中旬以来,美债收益率加速上行,金融市场波动加大。

  随着发达经济体央行持续“放水”,那些遭受疫情严重打击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内外环境,复苏之路或将更加曲折和漫长。

  通胀及资本外流风险促使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加息

  虽然加息动机不尽相同,但通胀及资本外流风险成为促使这些国家央行行动的共同因素。

  “通胀是新兴市场国家启动加息潮的主要原因,以上国家均在进入2021年后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通胀水平持续超过央行阈值目标,这也是推动上述国家加息的主要原因。”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李超团队指出,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存在货币政策风险,恶性通胀和货币贬值预期容易互相叠加,“预防跨境资本流出,防止通胀与货币贬值的负反馈也是促使新兴市场国家逐渐启动加息潮的重要原因。”

  华创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瑜也提示,当前土耳其、巴西、俄罗斯均面临通胀压力,同时,还存在汇率贬值的现象。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指出,土耳其、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虽然疫情形势严峻,但为抗击通胀、以及抑制资本外流等,“被迫”启动加息。

  国际金融协会日前发布的每日跨境资金流动报告显示,3月的第一周,新兴市场近半年来首次出现单日资金流出,每日资金流出约2.9亿美元。该机构表示,近期美债收益率的抬升放大市场恐慌,新兴市场股市、债市出现的国际资金净流出正是投资者对市场担忧的最好例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此次新兴市场经济体采取加息措施,短期能抑制输入性通胀压力,更重要的功能在于中长期能缓解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金融动荡风险。黄益平认为,由于美国上周再度推出了大规模经济援助方案,业界普遍认为美国通胀上升压力比预想要大,可能将加快美联储转向为紧缩政策的步伐。近期多家新兴市场国家央行采取行动紧缩货币政策,能够防范未来美联储紧缩带来的利差收窄甚至逆转的风险,减少资金外流压力,避免2014至2015年时美联储缩表时产生的金融市场动荡。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莱因哈特指出,未来可能会看到,新兴市场会采取一连串加息,试图应对货币下滑的影响,并限制通货膨胀的上行。

  我国年内无加息压力

  随着美国经济在大“放水”之下快速复苏,世界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但在此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利率水平适中。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3月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处于正常区间,在提供流动性和合适的利率水平方面具有空间。“在宏观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的同时,货币政策需要在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之间平衡,抑制金融风险的滋生和积累。”易纲指出,当前,我国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持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今年1月,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曾称,当前利率水平合适,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不高。

  李超团队称,我国年内无加息压力。该团队提示,当前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以粮食和原油为主的价格上行输入的通胀压力,二是消费品供需缺口导致的通胀压力。从第一个渠道看,由于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结构,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粮食项价格的传导被阻断。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通胀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被“猪周期”下行对冲。从第二个渠道看,我国在中下游生产能力较强,供需缺口的存在使上游工业品价格仍有上涨动力,将在短期内推高PPI,但对CPI的传导不足。

  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也称,即使未来国内出现通胀压力,也将是结构性的,其根源是某些海外央行流动性供给过多及其所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行。

(文章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鼎铭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热点新闻、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鼎铭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