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大雨点小!看看美联储7月到底买了几多公司债

2021-03-31 15:00:00

快速赚钱

  美东时间8月10日,美联储披露了7月份购置的公司债券和公司债券ETF的数目及名称。继5月份开始购置债券ETF之后,美联储在6月份初次开始购置公司债券。

  智通财经APP获悉,WOLF STREET网站首创人、经济分析师Wolf Richter近日发表文章称,7月美联储购置18亿美元公司债券,而公司债券ETF仅购置了5.2亿美元。截至7月尾,美联储只持有87.4亿美元的企业债券ETF和35.5亿美元的企业债券,总计123亿美元,仅在其资产欠债表中占很小一部门。

  购置和持有的公司债券

  在7月份,美联储购置了18亿美元的公司债券。这使其在7月尾持有的公司债券总额到达35.5亿美元。在这些持有的债券中,2.9%(约1.1亿美元)为BB-级垃圾债券,其余为投资级,包括:41.8%的A、AA或AAA级债券,以及55.3%的BBB级债券。

  美联储在7月份举行了753笔小型单笔买卖业务,将这些债券购置分散到数百家公司,其中大多数买卖业务的金额都在几百万美元以下。

  7月,有三笔单次金额凌驾万万美元的买卖业务,其中,最大的一笔买卖业务是购置1000万美元的辉瑞(PFE.US)债券,其次是购置1200万美元的CVS康健(CVS.US)债券和1000万美元的AT&T(T.US)债券。

  比方,美联储在7月份一共购置了3300万美元的苹果(AAPL.US)债券,在四个差别的买卖业务日举行了8次买卖业务,涉及六种差别的债券(六种差别的CUSIP数字):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美联储为什么要买苹果的债券?苹果以靠近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刊行债券并不存在太多困难。比方,苹果公司2023年5月到期的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为2.4%(与两年期债券的买卖业务情况类似),最近一次的收益率为0.39%。美联储购置这种公司债券的来由是什么呢?

  美联储的行动是否扩大了贫富差距?

  然而,事实上,美联储并没有买到几多,只是走过场罢了。但这足以引发公司债券市场出现的惊人反弹。

  美联储在此次购置中笼罩各行各业的公司,包括卷烟制造商奥驰亚(MO.US)和医疗装备公司Zimmer Biomet Holdings(ZBH.US)等。美联储持有的债券漫衍在12个债券市场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其最大的债券购置部门(非周期性消费)仅为6.8亿美元;其最小的部门(非银行/保险金融)仅为6800万美元:

  美联储的债券购置也包括外国公司的美国实体,如德国、日本和韩国汽车制造商的一系列金融实体:

  大众美国金融集团(Volkswagen Group of America Finance LLC):8笔买卖业务,共3400万美元;

  丰田汽车信贷公司(Toyota Motor Credit Corp):8笔买卖业务,共3200万美元;

  戴姆勒北美融资部(Daimler Finance North America LLC): 12笔买卖业务,共3800万美元;

  宝马美国资本有限公司(BMW US Capital LLC): 9笔买卖业务,共3000万美元。

  美联储7月份购置的垃圾级公司债券有:

  福特汽车公司(F.US):2笔买卖业务,共560万美元;

  Sabine Pass Liquefaction:5笔买卖业务,共1300万美元。

  穆迪对这两家公司的评级均为Ba2,为高收益级别(垃圾债券)。

  购置和持有的债券ETF

  7月份,美联储仅购置了5.2亿美元的债券ETF。其截至7月尾持有的债券ETF总持有量为87亿美元,分散在16只ETF上,其中包括少量高收益ETF,如购置了3.31亿美元的债券指数ETF-iShares iBoxx高收益公司债(HYG.US)。

  美联储资产欠债表

  美联储资产欠债表显示,其持有440亿美元的“公司信贷便利(Corporate Credit Facility)”特殊目的工具(SPV),这些SPV持有上述购置的公司债券和债券ETF。

  截至7月尾,美联储只持有87.4亿美元的企业债券ETF和35.5亿美元的企业债券,总计123亿美元。

  那么美联储资产欠债表上320亿(约为440亿-120亿)差额在那里呢?险些全部都在美国财政部未使用的“股权投资”中。美国财政部的总股本投资为375亿美元。

  因此,思量到美联储呼吁大范围购置公司债券和债券ETF的阵容,120亿美元的现实购置量真的微乎其微,但如许的大肆宣传足以在债券市场(包括垃圾债券市场)掀起波涛。

(文章来源:智通财经网)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鼎铭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热点新闻、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鼎铭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