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铭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热点新闻、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3-31 15:30:00
3月23日晚,总市值约2400亿元的火锅巨头海底捞发布年度业绩。海底捞全年营收286.1亿元人民币,分析师预估294.7亿元人民币;全年净利润3.093亿元人民币,分析师预估7.025亿元人民币。
图片来源:每经编辑李净翰摄
今年以来,海底捞股价坐了一趟“过山车”,年初至今跌幅为9.13%,最新市值2875.25亿港元,对应约2400亿元人民币。不过,这家餐饮巨头在2020年股价大涨逾90%,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以来累计涨幅超2倍。
营收增加,净利大幅下滑
财报显示,海底捞2020年营收286.143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7.8%,全年净利润3.093亿元,同比下降86.8%。平均翻台率从4.8次/天下降至3.5次/天,顾客人均消費从2019年的105.2元上升至2020年的110.1元。
公司绝大部分收入來自餐厅经营、外卖业务和调味品及食材销售。其中,餐厅经营业务占总营收95.9%,占比小幅下滑0.4%。外卖业务收入从2019年的4.485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7.177亿元,增长了60.6%,占营收比例从1.7%上升至2.5%。调味品及食材销售占比1.4%,相比2019年下降了0.5%。
从关键指标来看,2020年全年,海底捞餐厅服务超过2.5亿人次顾客,平台翻台率3.5次╱天,相比2019年4.8次╱天下降幅度较大,会员超过7100万人。顾客人均消費从2019年的105.2元上升至2020年的110.1元。
全球门店首次破千,员工加薪
海底捞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集团在2020年度,尤其是上半年的主营业务受到重大影响。自2020年第二季度起,随着中国大陆地区疫情逐渐好转,下半年餐饮业复苏趋势明朗。公司在现有门店营业情况逐渐恢复的同时加速开店。但与此同时,海外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趋于严重,海外地区的餐厅业务受到重大影响。
即使受疫情影响,海底捞也没有停止餐厅网络的扩张。2020年全年,公司新开业544家海底捞门店,全球门店网络首次突破千家,增至1298家,其中1205家位于中国大陆地区,93家位于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包括港澳台地区、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尼、韩国、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2020年净利润大幅下滑,海底捞不仅没有裁员,还给员工涨薪了。自2020年三季度起,海底捞全面提高中国大陆门店一线员工基本工资的标准,包括计件工资单价及员工底薪标准。根据全国不同城市情况,基本工资标准调整为每月增加200元到1600元不等。这也符合公司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帮助员工实现“双手改变命运”。
成本大幅增加
从财报来看,海底捞营收增加的同时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源于成本端大幅抬升。其中:
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从2019年的112.39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122.615亿元,增长了9.1%。
员工成本从2019年的79.926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96.765亿元,增长了21.1%。
折旧及摊销从2019年的18.913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30.337亿元,增长了60.4%。
财务成本从2019年的2.368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4.456亿元,增长了88.2%。
此外,本期由于人民币兑美元等外币升值,集团2020年的整体盈利能力受到了外汇汇兑损失的较大影响。2020年的净外汇汇兑损失为人民币2.35亿元,而2019年的净外汇汇兑收益为人民币9070万元。
延伸阅读
净利润大降9成的海底捞,不被一线城市待见
3月23日,海底捞公布2020年财报,年内溢利同比大降86.8%至3.1亿元,营收涨7.8%至286亿元。
利润大降的同时,海底捞还在疯狂扩店,去年新开门店数达到了544家,总门店数首次突破一千,达到了1298家。
一边喊穷一边扩张,海底捞是哭穷还是真穷?
哭穷还是真穷
2020年,由于疫情导致客流量骤降,整个餐饮行业都叫苦不迭。去年4月,海底捞部分菜品"偷偷涨价",涨幅约为6%,在被骂上热搜后,海底捞之前并承诺将价格调回疫情前的水平。
此外,海底捞还将小料牛肉粒换成了外形类似的"味伴侣"——一种植物制品,原先免费的牛肉粒则售价0.8元/份(每份约50克),即每斤8元。尽管价格远低于市场价,但海底捞再次被骂上热搜。
不过,海底捞回应称,"味伴侣"使用了创新技术,成本比牛肉粒高,牛肉粒收费是为了让消费者尝试新的植物蛋白产品。
一边喊穷一边提供更贵的小食,海底捞去年真的穷吗?
财报显示,去年海底捞新开门店544家,全球门店数首次突破了1000,达到了1298家。
但由于享受了疫情期间租金减免,海底捞去年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从2019年的2.4亿元下降到去年的2.36亿元,下降幅度为1.8%。
现金流方面,财报显示,由于融资金额增加,截至去年年底,去年海底捞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8亿元,同比上一年增加幅度为21%。此外,去年海底捞新增银行借款30.9亿元。
截至去年底,海底捞的资本负债率为39.8%,前一年这个数字仅为2.2%。
总的来说就是,海底捞一边借钱一边逆势扩张,是真的穷也是真的敢。
低线消费者的乐园
2020年,海底捞的主战场与一线城市无关。
去年,海底捞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营收首次超过了来自一线城市的营收,达到了81.4亿元,占海底捞总营收的29.5%。不过,目前海底捞的主要营收还是来自于二线城市,达到了112.7亿,占其总营收的40.9%。
海底捞餐厅的翻台率也能说明这一点。去年,海底捞在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翻台率为3.6次/天,而一线城市的翻台率仅为3.4次/天。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海底捞对一线城市的消费者的吸引力在降低。
总体上来看,受一线城市和海外市场拖后腿,海底捞曾经引以为傲的翻台率由2019年的4.8次/桌降至3.5次/桌,相当于每天一张桌子本来能迎来4.8单生意,现在只能迎来3.5单。
翻台率在跌,海底捞的顾客人均消费却涨了不少。去年,海底捞的顾客人均消费由前一年的105.2元上涨至110.1元。
文/黄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