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铭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热点新闻、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4-05 05:59:01
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学习、边缘计算、机器人…最近有一家涵盖上述所有最热名词的热门公司——旷视科技上市引发关注。它被称为“AI视觉第一股”,也是AI四小龙最先试水IPO的公司,按招股书计其估值高达400亿,这家公司未上市就深受马云和李开复等大佬爱戴,成为过去几年最火的AI公司之一。这期IPO聚焦,我们来揭开AI产业的神秘面纱。
2015年,马云在德国为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系统高调背书。五年后,李开复公然为旷视打call,不过这一次却将旷视和阿里间微妙的关系推上了风口浪尖,现场,李开复公然表示:旷视科技这个是我们在8年前投资的一个企业,我们早期帮助他们寻找了合作伙伴,包括了美图、蚂蚁金服等,能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这种人脸的数据。
虽然此后李开复、阿里、旷视均发文辟谣,称数据隐私没有问题。然而旷视是一家“阿里系”公司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阿里系”合计持股近30%,为第一大股东。此外,2017年和2018年间,蚂蚁位列旷视的前三大客户。从宣传片来看,旷视的主要技术相当于是机器眼睛,为企业、政府等提供人脸、物品、环境等识别和计算分析,也提供软硬件设备。城市物联网和消费物联网为主要收入来源,合计占比超过90%。
旷视科技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印奇在2019年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曾表示,我们接下来一个大的逻辑是我们一定要更聚焦,现在可能核心的收入的来源是来自于我们的公共物联网,其实就是来自于城市管理、公共安全这个大领域,第三块我们未来可能会非常希望来发力的,我们叫商业物联网,商业物联网其实就跟像物流、零售,这些其实在线下的场景,但其实又跟互联网很深度结合的场景来做。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日趋成熟,应用场景不断的深入,艾媒咨询预计到2021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可达112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每年翻番。然而,高光的背后如何赚钱却成了最大的问题。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张诚教授表示,你说支付到最后一步,我刷个脸,提高效率的本质其实可能不是那么多,它在这一块上面没有占据一个核心的盈利模式的点,那么产生的价值可能相对就不大,人工智能需求在不断产生有多大程度是有效的需求,是能够多大程度提升生产率的需要。这些还是个很本质的问题,现在市场是一片混战或者叫三国之争,你可以这么理解,就是有一批新的AI新势力进来,还有一批传统的IT企业,不光是所谓百度腾讯阿里,还有大量的做信息系统的企业,所以不确定性是比较高的。
前有视频装备千亿市值的海康威视、传统视频信息提供商虹软科技等,后有阿里百度腾讯虎视眈眈,AI四小龙以技术起家,持续以技术突围已经越来越难。这一点,在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的采访中也得到了验证。
印奇曾在第一财经的采访中公开表示,在这一波的人工智能里,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平民化的过程,就是我们所宣称的我们有差异化技术,一定是一个越来越容易被获得的、成本越来越低的这样一个技术。
然而,技术投入却仍是旷日持久的事情。每年旷视科技的研发支出占比超过60%,过去3年多,旷世科技亏损额逐年扩大,亏损总额超过130亿元。招股书中公司解释称,亏损主要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以及持续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可能仍无法盈利。
张诚告诉记者,对于AI企业来说,一个挑战就是在技术,一个就是在商业。它们能不能找到一些方向能实现独特、稀有或者不可替代的、有价值的技术应用,就从公开来说目前还没有看到各家的技术差异性。技术怎么和商业的核心盈利模式结合,结合了之后具不具备可复制或者是说规模效应。张城相对看好制造、物流这方面的AI技术应用,因为从整个方向来说,这个历史已经证明了它是可复制的,因为制造是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但另一个挑战就是需要深耕。如果真的能够主要以制造为技术主攻的话,张诚认为三五年间是能够看到好的成熟的应用。
2016年至今,AI产业从被疯狂追捧到如今的上市遇阻和生存考验只用了4年时间。成立已8年的旷视科技,至今仍面临着每年的巨额亏损。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多轮天量融资背后,资本亟待上市,然而随着依图科技中止上市,旷视香港上市遇阻,一边是巨头们的围追拦堵,一边是技术优势日趋变小,AI四小龙如何让技术在场景中落地,如何活下去,如何创造自身持续的造血能力,仍是摆在它们面前的巨大考验。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