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职称评价,他们捏造了一个年发180篇论文的假“大牛”

2021-04-06 12:02:05

江苏队cba赛程

  为了表达对论文数、被引数等量化评价指标的不满,一群法国科学家创造了一个虚拟作者,将ta的名字加入各学科的论文中,希望借此刷爆评价指标。该虚拟大牛“出道“一年,已经署名发表了180篇论文。

  

  在过去一年中,法国Cogitamus实验室主管CamilleNoûs已经累计发表180篇论文,涉及天体物理、分子化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等领域。但是,随着真实身份的暴露,ta参与署名的一篇论文被其他作者主动撤稿,另一篇被除名,还有其他许多文章也可能将面临同样的命运。

  真实身份就是,CamilleNoûs并不存在。

  CamilleNoûs是一群法国科学家创建的虚构人物。任何人都可以把这个名字加入自己论文的作者名单里,以表达对量化评价指标的不满和抗议,强调科学中的团队协作,反对论文署名所体现的个人主义。但也有学者和期刊编辑认为,这种署名方式对实现以上目的没有帮助,甚至有损科研诚信。

  CamilleNoûs的“诞生”

  CamilleNoûs和Cogitamus实验室均由RogueESR凭空创造,这是一个由法国高等教育和研究(简称ESR)领域的从业者组成的非官方组织。

  据《科学》(Science)新闻栏目报道,RogueESR对法国去年推出的一项研究改革法案表示反对,认为新法案过于关注量化评价指标,例如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数,并且过度强调个人成就,破坏了科研氛围。

  传统上,和其他国家相比,在法国的科学家能更早获得终身职位,也更容易得到稳定的资助。而新法案引进了准聘-长聘(tenure-track)制度,年轻学者将得到约2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55万元)的经费,用6年时间争取获得终身教职。RogueESR等团体认为,这一举措让年轻学者的工作变得更加不稳定,甚至危及法国科学界的优良传统。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3月20日,CamilleNoûs“诞生”了。如果人人都在论文作者名单加入这同一个虚构人物,“成百上千的文章将让它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响亮的名字,最终破坏某些文献计量统计指标,证明对个体进行量化评估的荒谬”,RogueESR在新闻通讯中写道。

  CamilleNoûs的名字取了男女通用的“Camille”,姓氏取自法语的“我们”(nous)和希腊哲学中的“理性”(νο??)。实验室名字“cogitamus”则取自拉丁语“cogito”的第一人称复数,意为思想、思考。根据Cogitamus实验室网站介绍,将CamilleNoûs加入署名,是为了体现科学创造和传播过程中集体协作、公开透明的性质,以及对学术团体规范的遵守;CamilleNoûs意在成为科研诚信的标志。

  

  Cogitamus实验室网站上代表CamilleNoûs的形象丨Pixabay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物理学家Jean-PhilippeLansberg支持将CamilleNoûs列入署名,他用这种方式在《物理快报B》(PhysicsLettersB)发表的论文已经成为CamilleNoûs目前被引用最多的一篇文章。Lansberg认为,这种署名方式说明了论文署名标准和相应的评价体系是多么无趣、荒谬,因为高能物理学论文的作者名单实在太长了,让每个人都对研究负起责任其实并不可行。

  不规范署名引发调查

  然而,CamilleNoûs的存在可能正威胁着科研诚信。

  作为一个没有固定地点、没有正式领导者的组织,Cogitamus实验室对该署名的使用没有任何要求或约束机制,“完全取决于作者的自由意志”。组织鼓励使用该署名的作者在投稿信(coverletter)或脚注说明这一举动的含义,但没有对期刊编辑提供相应的建议。

  使用虚拟人物署名和许多期刊的政策相悖。法国的许多期刊编辑已经接受了这一理念,但对于法国之外的期刊,编辑很可能不了解CamilleNoûs,于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表了论文。发现真相之后,期刊可能会选择发布更正声明并去除署名,甚至可能将其撤稿。

  CamilleNoûs“发表”的180篇论文正在减少。《科学报告》(ScientificReports)的一名发言人表示,该期刊上一篇论文“已经引起了关注”,期刊正在进行调查。而《物理评论B》(PhysicalReviewB)发表了一则更正声明,称这种署名方式与期刊政策相悖,已经将其剔出论文的作者名单。而数学期刊《爱丁堡皇家学会论文集A》(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ofEdinburghSectionA)编委会也判定CamilleNoûs不应被列入署名,随后研究作者撤回了一篇论文。

  《太阳物理学》(SolarPhysics)的一名编辑则引用期刊署名标准,拒绝发表有CamilleNoûs署名的论文,因为期刊要求每位作者都对研究作出了潜在贡献,并对内容负责。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的生物伦理学家LisaRasmussen指出,论文署名实际上代表了作者承担的责任。如果有粗制滥造的论文恶意使用CamilleNoûs的署名、破坏它的名声怎么办?而且,如果有学生或者刚入行的研究者受这位“合作者”牵连,留下论文更正甚至撤稿记录,“这将伴随他们接下来的整个职业生涯”。

  Rasmussen肯定了这项行动的初衷:追求开放、合作的科研,反对僵化的评价标准,但她说:“在我看来,你不需要利用这个虚拟作者来实现这些目标。”

  参考文献

  [1]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3/who-camille-no-s-fictitious-french-researcher-nearly-200-papers

  [2]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7/french-science-bill-promises-boost-public-rd

  [3]https://www.cogitamus.fr/indexen.html

  [4]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0269320303634#!

  编译:戚译引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鼎铭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热点新闻、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鼎铭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