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铭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科研、热点新闻、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4-11 16:35:02
“2018年、2019年分别实现营收120亿元、201.9亿元,2020年营收为258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酒业营收40亿元。”这组数据是四川省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酒集团”)日前交出的“答卷”。
成立不到四年的川酒集团,背后是深厚的国资背景,其期望打造“原酒+国优品牌酒+酒类经销”全产业链,走出一条与名酒企差异化的发展之路。
该集团之前发给《中国经营报》记者的相关材料显示,其自称为“中国最大原酒生产供应商”,目前原酒产能超过100万千升,同时还整合了200余个白酒品牌。
在第104届春季糖酒会举办之前,川酒集团对外宣布:到“十四五”末,集团计划完成酒业营收150亿元,其中原酒营收70亿元,成品酒营收30亿元,酒类经销50亿元。显然,川酒集团仍将押注原酒,同时期望从200余个品牌中培育出新的增长点。
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认为,对于川酒集团这样立足于产区概念的行业集团,本身就是以产业链整合为主导。虽然缺乏头部品牌,但是由于坐拥强势的上游生产资源,行业议价能力依然比较强,可能暂时不需要打造统一品牌价值,更多的还是促进品牌之间的合作与资源整合,从而发挥集团优势。
打造多品牌矩阵
川酒集团正力推品牌大整合,截至目前已经收购、并购200余家中小酒企。
天眼查显示,目前川酒集团大股东为泸州市国资委旗下泸州工业投资集团(持股80%),此外还有泸州市兴泸投资集团、四川商投投资公司、四川省粮油集团,均是国资背景的企业。公开资料显示,该集团成立于2017年,在当年就将泸州市135家酒类企业纳入旗下。
“2020年集团实现营收258亿元,利税近6亿元,资产规模跨越百亿台阶,成为全国最大的原酒生产商和供应商。”日前,川酒集团告诉记者,其原酒年产能高达100万千升,储能60万千升。
不仅如此,川酒集团正力推品牌大整合。据川酒集团介绍,截至目前已经收购、并购200余家中小酒企,持续推进区域名酒复兴计划,旗下品牌数量已达到200余个,其中原酒品牌70余个、自有品牌50余个、代理品牌30余个。主要包括叙府、二峨、赤渡等品牌,覆盖浓香、酱香和浓酱兼香型,“国优品牌矩阵”初见规模。
就此,蔡学飞表示,多品牌往往意味着集团资源无法聚焦,并且多品牌往往涉及多个价格带运作,面对着不同的消费市场、竞争环境与对手,所以难以聚合发展,大多都属于独立拓展,本身整合难度较大。
因此,对于多品牌的川酒集团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聚焦重点品牌。“品牌价值是企业的灵魂,是它存在的价值。”白酒专家铁犁说,“实施多品牌战略,尤其要聚焦重要的品牌,用重点品牌去引领其他品牌的发展。”
与茅台、五粮液、洋河等知名品牌相比,川酒集团显然缺少知名度较高的头部品牌。记者走访成都市多家酒类连锁店、零售店发现,不少老板表示没有听说过川酒集团以及旗下的叙府、二峨等品牌,也没有相关的进货渠道。
事实上,打造多品牌矩阵的并非川酒集团独一家。致力于打造“中国式帝亚吉欧”的环球佳酿酒业集团,希望通过资本化整合上游产业链资源、通过规模化实现品牌增值和成本控制,对外投资的酒企包括:泸州国粹、四川天府川酒、贵州衡昌烧坊等14家酒类生产和销售及相关企业。其中,集团重点培育的衡昌烧坊,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但是其他品牌销售更为逊色。
联想集团旗下丰联酒业曾先后收购武陵酒业、文王酒业以及孔府家酒业等品牌,但是持续亏损之后,不得不转手老白干酒(600559.SH)。据老白干酒2020年半年报,孔府家酒营收仅为6286万元,营业利润为259.9万元。可见多品牌战略仍未呈现出协同效应。
按照川酒集团对外宣布的计划,今年还将整合30个相关品牌,利用3~5年时间,从全国321个地市级单位打造100个品牌,每个品牌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5亿元。
数据显示,2020年川酒集团白酒业务收入40亿元,其中原酒销售32.6亿元,占比为81.5%;畅销品牌叙府营收为7.07亿元,占比为17.68%。再除去代理品牌的营收,其余200多个品牌在总营收的占比可见非常之少。至于集团未来在多品牌战略具体如何培育,如何全国化,截至发稿尚未收到该集团回复。
押注原酒
过于倚重原酒产业,也意味着一条腿走路,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川酒集团资料显示,在原酒板块上聚合了四川省内外酒企200余家,梳理优质窖池5万口,原酒产能约30万千升,储酒能力达60万千升。除去“六朵小金花”,川酒集团浓香型纯粮原酒的产能、储酒和产值达四川省一半以上,占全国三分之一。
此前,川酒集团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透露,2020年,川酒集团的原酒销售量达7万吨,实现营收32.6亿元,其宣传称“坐稳中国最大原酒生产供应商”。此外,其计划在2025年完成酒业营收150亿元,其中原酒营收70亿元,近一半的营收依靠原酒,也说明川酒集团极其重视原酒的发展。
川酒集团董事长曹勇曾在公开场合表明,“川酒集团成立的初衷,就是推动中小酒企进一步抱团发展。通过聚合四川省白酒企业和原酒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全国性和全球性的白酒地域区域品牌。”
但押注原酒并非没有风险。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四川全省有各类白酒企业约5000家,其中80%都是以原酒销售为主。有业内人士表示,原酒价格比较低,在除去成本和税收后,利润被摊薄,发展规模可能会受到限制。
尤其随着各酒企扩大产能,下游酒企需求量锐减,导致原酒销售量欠佳。此前在四川采购原酒的西凤酒也在不断扩大产能,近日其公开称,到今年9月初,3个万吨级新制酒车间将同步立窖、同步生产,西凤“缺酒”的时代也即将终结,这对四川原酒市场无疑又是一个“噩耗”。
过于倚重原酒产业,也意味着一条腿走路,抵御风险能力较差。根据此前《中国经营报》报道,曾称为“原酒大王”的高洲酒业曾风光无两,年产能高达10万吨,并期望扩产到20万吨。但随着原酒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高洲酒业在2014年高峰时期贷款融资债务曾高达23亿元,至今仍未能解决债务问题。
对于川酒集团来说,如何实现原酒业绩的可持续增长显得尤其关键。记者注意到,此前川酒集团通过与山西杏花产区酒业集团携手,在“浓酱双优”的基础上实现浓、酱、清“三香齐放”,正式建立起三大主流香型白酒的生产供应资源矩阵。
此外,在此次糖酒会上,川酒集团将推出“时光的味道”原酒C端连锁定制模式,即从B端转型C端。这也是此前高洲酒业的自救之路,但截至目前其社区门店仍未能全面推动。
就此,蔡学飞认为,近几年品质消费升级明显,川酒集团可能需要更加强化自身的产区品质优势,积极扶持基于优质原酒的老酒与年份酒概念,加强消费者对于川酒的品质信任教育,进而实现区域内外的破局与发展。
线上线下双渠道推动
在线上线下,川酒集团还面临着白酒供应链连锁头部企业的挤压。
在销售终端领域,川酒集团实行“线上线下”双运行模式,期望推进全国化路径。线上通过天猫、淘宝、京东旗舰店及“酒仓”微信公众号的商城进行销售;线下则通过实体店“酒仓”进行销售。
川酒集团官网显示,首家新零售平台“酒仓”于2019年正式落地,产品覆盖了全球上百个知名产区近700个品牌。截至目前,“酒仓”仅在成都、泸州落地9家。此外成都的4家店显示即将开业,并未见向省外扩展的痕迹。
同时,川酒集团在其他线下渠道的铺展也显得有些慢。有酒类销售从业人士对记者称,听说过二峨酒,但一般的销售渠道很难找到。记者走访了包括成都的沃尔玛、永辉等多家大型超市以及十多家红旗连锁、酒类零售店、酒类连锁店,都并未见到川酒集团旗下品牌的身影。
在位于成都市奥克斯广场的“酒仓”中,记者发现川酒集团旗下的叙府和二峨等品牌的白酒被摆放在店里最中心的位置,售价多在200~500元,其他白酒、葡萄酒以及洋酒等品牌则被陈列在货架上。酒仓店员表示,川府集团旗下卖得比较好的是叙府的浓酱兼香型白酒柔雅15,一个月可以卖出几瓶。
在酒仓微信公众号商城,在白酒类别里,销售最好的是泸州老窖中国铁路站车酒,累计销量为436件,销售量前十的白酒并未见川酒集团旗下品牌,而销量最好的52度叙府特曲(159元)累计销售量为23件。在天猫、淘宝等线上旗舰店中,销量最好的酒月销量不超过300单。
不仅如此。在线上线下,川酒集团还面临着包括1919酒类连锁、酒仙网、酒便利、华致酒行等白酒供应链连锁头部企业的挤压。
此外,川酒集团要携带200余个品牌走出四川,挑战更大。“山东、安徽、贵州等地的酒企都在崛起,省外市场也变得越来越难做了。”铁犁认为,企业要先做到“聚焦”。“一是要聚焦到一两个企业或品牌;二是聚焦一两个香型;三是聚焦某个价格段;四是优先聚焦某个或某两个区域市场。总体来说需要多重聚焦、多元聚焦。”
蔡学飞表示,首先可以借助川酒在全国性的品质背书来提升产区品类的价值,其次是重新整顿原先的规模性酒企,并且加大整合力度,一致对外,实现共同出海起航,聚合力量,跟进龙头酒企,“先跟随式发展,再试试超越”。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